滬尾砲臺
尾砲台現址位於臺北縣淡水鎮中正路一段6巷34號,目前為二級古蹟,位在台北縣淡水鎮油車里油車口的山坡臺地上。砲台現今貌乃戰後劉銘傳所建,1889年裝配完工,唯一圓形的拱門洞,上方嵌一橫額,題:「北門鎖鑰」,落款:「光緒十二年季春中浣之吉」「合肥劉銘傳題」,便為砲台的歷史見證。
現存的砲臺由於內圍房舍傾頹,砲臺外貌已經變成口字形碉堡,右側房舍已被規畫為展示室,陳列基隆、淡水等地清代砲臺的一些老照片,另有中法戰爭時淡水地區兩軍對陣的立體模型。牆垣上砲座部分,當年的大砲已被拆下,現今僅留下圓形如石磨般的砲座。
西元一八八四年的清法戰爭-滬尾之役。西元一八八四年八月一日,法軍奉命向基隆進攻,就此展開「中法戰役」,此戰役亦稱「西仔反」。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發現淡水的重要性,因為法軍可以利用淡水河直接進入台北府城,因此決定棄守基隆,把兵力改移至淡水。
清法戰爭後,劉銘傳深知台灣海防的脆弱及重要性,遂加強台灣海防的建設,所以決定在各個海口增建砲台以利防禦。劉銘傳知道中國砲船科技訓練方式,皆遠遜於外國的船堅砲利,所以就採取「師夷之長以制夷」,於一八八六年在澎湖、基隆、滬尾、安平、旗後等五處海口趕造十座新式砲台。
全票 20 一般觀眾
優待票 15 • 持有效證明文件之學生 • 設籍淡水鎮居民 • 臺北縣國際信用認同卡者
團體票 15 20 人以上 1 次購票入館者
外縣市學生團體票 15 外縣市高中職、國中、國小、立案補習班、才藝班、安親班及其他合法立案之機關團體辦理學生活動之學生團體30人以上1次購票入館者
北縣學生團體票 15 本縣高中職、國中、國小、立案補習班、才藝班、安親班及其他合法立案之機關團體辦理學生活動之學生團體30以上1次購票入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