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據點印地安人頭岩
大漢據點位於南竿南方的鐵板海岸線上,與莒光島、33、46等據點控鎖著鐵板及梅石澳,形成嚴密封鎖網,控制莒光方向水道,戰略地位相當重要。民國64年,國軍基於作戰任務需要,由當時陸軍登步部隊官兵弟兄不分晝夜輪流施工;因當時設備簡陋,除用炸藥爆破外,其餘均靠人力一寸一土挖掘而成,於民國65年3月29日竣工。
據點共分3層,最上層為軍方連部,第2層設有生活圈及預備機槍陣地,最下層設有4座90高砲陣地、簡報室、中山室、庫房、儲藏室等空間;坑道寬約1.5公尺,高約2公尺,主坑道長150公尺,支坑道長為80公尺,合計230公尺。
隨著兩岸情勢和緩,因具有觀光發展的價值,國軍便將大漢據點移交給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民國95年整修完成。
海岸邊坡有一座如印地安人的頭形側影,或有人說像是黑金剛、大猩猩頭。若走到北海坑道入口處往右望,有人將整座坡段比擬成一條伏臥的鱷魚,此處岬角邊坡長年受到海浪與風力的刻蝕,造型唯妙唯肖,讓人驚奇,充分滿足了各自的想像力。具有完整之軍事設施,由於撤軍民國92年移交給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整修,於民國95年底整修完成,次年2月正式對外開放,成為連結北海坑道的新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