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位八里鄉河海交接處,二級古蹟「十三行文化遺址」,佔地約三千六百坪,全館面積約兩千坪,建築的構想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全館凹陷於地下一點五米,入館需經歷一段緩緩向下斜伸的坡道,象徵走入考古學家發掘的地下寶庫。入館後,在參觀完一樓的教育服務設施,即進入開闊的展示館。這裡展出史前的『煉鐵遺跡』,文物有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品、與外族之交易品等,其代表性文物為『人面陶罐』。
在遺址內透露了當時土葬的儀式,死者下葬在居所或是居所附近;在死後人們替死者穿衣,並為其覆帽。死者是側身躺著,頭朝向西南方而臉則是面向海。『十三行文化遺址』中發現了許多的動物屍骨,推論在當時狩獵是主要的活動。八里地區在兩千年前是枝繁葉茂的森林地,許多的野豬、梅花鹿、與其他種類的動物都以這片森林為家。
『十三行文化遺址』沒發現捕魚用的漁網,但可看到大量的魚骨,顯示當時人們已經開始使用漁網捕魚。他們也發展出『鑄鐵』的技術,所以有可能使用鐵製的魚叉來捕魚。十三行文化推測和當時的海外聚落有往來,因出土的許多文物中,有許多都非本地所產,如金和銀所製成的器具、玻璃手環、玻璃珍珠、與銅幣等。從這些海外的文物與出土的深海魚類魚骨研判,我們可以推想當時的人們已知如何造船與在海上航行的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