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大眾爺廟
八里大眾爺廟據傳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4月6日。由於八里渡船頭自古是大陸先民,來北台開拓新生的落腳地之一,不少先民無親無故客死異鄉,渡船頭一帶不少善士遂將這些「孤魂忠骸」收殮同穴,後被熱心鄉坤將之建宇成廟,供人參拜祈福,而漸成渡船頭地方信仰中心。
大眾爺廟雖不雄偉,但樸實、頗具古意的廟宇,是民國三十年所建,但廟內仍保有道光、咸豐年間的古柱、也有光緒21年的香爐等古文物。大眾廟每年七月中元都有大規模普渡活動,古時也有搶孤之傳統,由於相傳搶孤所得的孤旗是一年漁獲豐收和安全的保證,因此兩岸漁民誓在必得競爭劇烈,形成民俗傳統。
西元1683(康熙22)年,台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之後,便陸續有漢人到台灣開墾。八里的舊名是「八里坌」,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八里坌正式有漢人開墾是在西元1709(康熙48)年泉州人陳賴章的開墾,一直到1788(乾隆53)年,八里坌正式開港與大陸通商的關係
,才開始有大量的漢人到八里坌來開墾。當時開港的渡口就是現在的八里渡船頭,所以,八里渡船頭在早期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因為來到北部台灣開墾的大陸先民幾乎都是從這裡上岸。
依據史料記載「大眾爺廟」已經有210年歷史,廟裡面有石柱(從道光、咸豐到光緒),還有日治時期的神龕等等,因為廟的位置尚未遷移過,這些都是它古蹟價值。也許在「指定古蹟」上,大眾爺廟可能資格未符,但是它仍然是八里地區重要的地標,也是大家的信仰中心,更是我們共同的財產,所以大眾爺廟也算是一個歷史建築,應該要受到所有人的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