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在分類上是屬昆蟲綱、鞘翅目、螢科的昆蟲,螢科,全世界已被發現的約有二仟多種,分佈在溫帶到熱帶地區,台灣約有五十幾種。「鞘翅目」昆蟲就是我們所俗稱「甲蟲」一類的昆蟲。螢科昆蟲除了大部分種類會發光以外,在外觀型態上的主要特徵為:
(1) 頭部一部分或全部隱藏在前胸背板之下。
(2) 翅鞘上只有些微顆點或縱向紋路,而沒有橫向刻紋。
1、螢火蟲的生活習性:
螢火蟲的幼蟲呈蠕蟲狀,身體側扁或稍呈筒形;攝食時會分泌唾液把螺類、蝸牛或其他獵物麻痺,再分泌消化液把獵物肉質溶化,吸食肉汁為生。成蟲通常只吃露水,也有些種類會吃花粉、花蜜;少數種類會捕食其他小蟲;在野外壽命一般為3-7天,但也有長達10∼20天者,多數種類由卵至成蟲,各期都會發光。由於牠們是夜行性昆蟲,因此
只在夜間發光;攝食活動也是以入夜以後為主。
2、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
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在螢火蟲尾部的白色排狀部位就是它發光的位置,我們稱做「發光器」。在發光器內佈滿許多含磷的「發光質(luciferin)及一種「發光酵素」,「發光質」在「發光酵素」的催化下,經過一連串的氧化還原反應於是便產生了光。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溝通方式,人類靠聲音及肢體來溝通,那螢火蟲呢?螢火蟲發光的目的,除了求偶、警戒,也是牠們溝通的方式。不同種的螢火蟲,發光的方式、頻率、顏色都不同。
3、車輛大燈發光原理:
車輛的大燈構造上,最外層是透明的玻璃罩螢火蟲的發光器最外層也是透明的細胞。車輛大燈裡,會發光的「燈泡」所在,相當於螢火蟲的發光器第二層,也是重點「發光細胞」的所在。大燈的最後一層是燈罩,而且在燈罩內緣會鍍上一層反射作用的物質螢火蟲的發光器上的最後一層,恰巧就是「反射細胞」,功能和大燈的燈罩一樣,都是把第二層「發光細胞」所產生的光集中反射出去。所以雖然只是小小的光芒,卻讓人覺得好像很亮的樣子。(摘錄自陳燦榮著:台灣螢火蟲生態導覽)
4、螢火蟲發光的目的:
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牠的目的可能有二個:
(1)求偶訊號:也就是說作為雌雄間傳訊的訊號,一般在天空飛的成蟲絕大部份是雄蟲,而雌蟲通常只在草叢裡爬行,加上有些雌蟲像陸生的臺灣山窗螢、臺灣窗螢,甚至和雄蟲有完全不同的外貌,這時牠們為了求偶,便一閃一閃發出光來傳訊信息,交尾時雌雄都會同時發光;交尾時間可長達數十分鐘或數小時,交尾之後雄蟲在1、2天內死亡,而雌蟲則在產完卵後香消玉殞。
(2)發光警戒:當螢火蟲受到外敵的干擾時,為了驅走敵人,便發出強烈的光嚇退敵人,達到自保的目的,這種現象尤其在幼蟲期特別明顯,螢火蟲的光是一種像螢光棒的冷光,不會發燙。
5、螢火蟲雄雌的分辨方法:
不同種類螢火蟲雌雄分辨的方式不同,以一般常見的夜行性螢火蟲為例,有以下兩種分辨方式。
1)從發光器分辨─
雄螢火蟲:一節發光器,雄蟲都是發兩排光; 雌螢火蟲:兩節發光器 一般的常見的種類,雌蟲發
一排光或點狀光(六點、四點或兩點)。
2)從眼睛分辨─
雄:眼睛大 雌:眼睛小。所有夜行性的螢火蟲的雌、雄有一個共同的差異,雄蟲的眼睛比雌蟲大
一些。
6、螢火蟲傳宗接代:
傳宗接代,佈置產卵場:在野外,螢火蟲雌蟲通常選擇陰暗潮濕的地區產卵,以陸生螢火蟲來說,陰涼的草堆、石縫、土塊都是很好的地點;而河岸、水田附近是水生螢火蟲雌蟲產卵處。針對這種特性,我們可以佈置潮濕的海棉或水藻供雌蟲產卵,達到培育螢火蟲的目的。 |